当前位置:
首页 > 国学 > 閩:“門”内这条“虫”究竟是啥?

閩:“門”内这条“虫”究竟是啥?

闽,门内一条虫,门确实符合古时地域状况,代表封闭与保守,虫是什么呢?上古之虫泛指毒虫猛兽,既是蛇类,也是虎豹或其它猛兽,比如那时是象的王国,最后一只象直到朱熹任漳州太守才灭绝,因此闽之“虫”应有更广义的指向,而不是今人理解的那样。那这条虫究竟是啥?譬如有人说獭,似乎还蛮有根据的。

​可能有人要腹诽:福建堂堂一个大省份,怎么会用“獭”作别称?这形象也太low了吧,然而却是真的。清末福州名人郭白阳《竹间续话》卷二记载:李文凤《月山丛谈》称“(大明)天下十三省,俗皆有号,福建曰‘ 獭’,不知所据”。这就是说明朝两京一十三省,各省都有别号,福建别号是獭,按现今说法,獭相当于福建的“省兽”,是动物界在福建的杰出代表,与早年全国各地评选“市花”、“县树”是一个道理。

李文凤,广西宜山人,字廷仪。明嘉靖进士,官至云南按察司佥事。以疾归,性简亮,博知书传,著有《月山丛谈》《越峤书》。至于他提到福建别称“獭”,虽说“不知所据”,也有案可稽。闽人在山崇蛇,在水则崇獭,獭被视为一种神奇的物种,且分布广泛,海边有海獭,江里有水獭,陆上有旱獭,为别省所罕见。

宋代福州太守梁克家所著《三山志》称:“獭,水兽也。似狸毛细,入水不濡。主鱼鲠不下者,取其足,项下爬之即愈。”古田地处闽江中游,境内水系发达,溺水者多疑似水獭所为,而呼曰“水猴”、“水鬼”。屏南没有大江大河,又少池塘湖泊,只有山间溪流,却也有水獭,“獭,似狐而小,青黑色,水居食鱼,柔可作衣,官洋有人捕獭为业者。”长乐港口盛产鱼类,獭也多。据其县志载:“獭,肤如伏翼,水居食鱼。孟春,取鲤鱼于水裔,四方陈之,进而弗食,谓之祭鱼。”闽东北山区也盛产陆獭,生活在陆地溪涧沼泽洞穴之间。

闽西山区亦多水獭,《清流县志》记载“一名水狗,毛着水不濡,当地人取皮作风领,可御风寒。”风领即今人围巾。永安溪涧也产獭,毛可作袖子。闽侯与永泰将水獭与虎、豹、鹿并列。沙县则列为土特产。《宁化县志》载:“獭穴知水”,说獭能预知水汛涨落。又记“诸畜肝叶,皆有定数,独獭的肝月一叶,十二月十二叶。吴主孙和,尝醉舞如意,误伤其妻邓夫人颊,血流啼号,以百金求獭髓,杂玉与琥珀为膏,敷之遂痊。”可知獭能治病。环顾闽地四方,从内陆山区到沿海,遍布水獭、旱獭、海獭,无怪乎李文凤说福建别称是“獭”了。

此外,獭还有神秘主义倾向。《礼记·月令》载“鱼上冰,獭祭鱼” ,獭食鱼,把鱼陈列水边,如陈物而祭,称为祭鱼,后世则专指写作追求辞藻,罗列典故。晚唐李商隐寻章摘句,堆砌晦涩难懂的典故,颇为神秘,人称“獭祭鱼”。受唐风影响极深的东邻日本,至今仍盛行“獭祭文化”,甚至演变成一种流行符号,年轻人吃獭祭冰激凌,獭祭酒号称清酒中的“拉菲”,2013年安倍晋三曾送普京一瓶獭祭,2014年又送给奥巴马一瓶,动漫里也流行祭獭……